現今做矯正的年齡,逐漸往下拉,越來越多的家長帶孩子來諮詢矯正。
而隨著醫學的進步,矯正方法也五花八門,令家長眼花撩亂。
本篇文章的誕生,是起因於侯侯醫師幾天後的一個演講,侯侯醫師在整理矯正醫療紀錄中,發覺許多家長都會面臨一些共通的問題,於是把這提出來與大家分享。
如果,今天您有考慮幫孩子做矯正,首先,您需要思考一些部分…
現今蛀牙,已經是國人的文明病,也是兒童牙科常要解決的事情。若蛀牙沒有處理妥當、有效控制,貿然矯正可能會換來反效果。臨床經驗上,也發現蛀牙嚴重的孩子,換牙後的牙齒排列也比較不齊。
如果今天家長帶孩子要矯正,但滿口蛀牙不想處理,那我們也愛莫難助。反之,蛀牙有效控制的孩子,矯正成功率較大。
矯正諮詢中,有時常看到的親子組合是--- 憂心忡忡的爸媽,加上似懂非懂、一臉疑惑的孩子。爸媽對於孩子的擔心與用心,我們可以理解,但有時孩子不清楚自己的口腔狀況時,就會變成矯正的「阻力」,所以在家充分溝通,是需要的!
如果孩子清楚自己的狀況,了解矯正的價值,矯正成功的機率較大。反之,若孩子對自己的狀況漠不關心,就算家長在旁邊要求指責,也會事倍功半。
一旦做了矯正,就會簽下一段合約,家長與醫師則變成了長期的「戰友」,能否順利「打勝仗」,就取決彼此的配合度。
侯侯醫師曾經遇過一對親子檔,母親一開始興致勃勃地帶兒子做矯正,但療程開始後,卻屢次因種種原因無法準時回診(功課寫不完、要補習、孩子飯沒吃完…等等),想當然爾,這個矯正最後歹戲拖棚,遲遲無法「下檔」。反之,時間配合度高的患者,矯正的結果也往往較佳。
若您是前往離住家較遠的診所,也需要思考通車時間是否可接受。畢竟矯正是長期的事。
現今矯正方式很多,拔牙類、不拔牙類、MRC、功能性矯正、舌側矯正、隱適美…等等。每種矯正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。家長應了解過、和孩子溝通過後,再開始矯正療程。
對侯侯醫師個人而言,16歲以下矯正患者,會希望盡量以「不拔牙」的方式處理,因漸漸有醫學研究指出拔牙矯正,對於睡眠呼吸中止有影響;但相對的,不拔牙矯正所需的技術性較高。
矯正過程中,難免有不舒服、需要適應的過渡期,家長適時的陪伴,孩子會更有信心繼續矯正的路程。
陪伴的狀況,又分為兩種:
(1) 年幼的孩子--- 這種年齡大部分會做肌功能矯正,家長若能陪著一起做肌功能運動,孩子的信心與興趣都會大增。
相關文章請參照侯侯醫師之前文章「誰說過敏天註定?趕緊改掉「口呼吸」!」
(2) 青春期的孩子--- 孩子在青春期時,難免叛逆,做事有時衝動,適時的鼓勵與同理他們的內心是需要的,如此才能減少矯正「半途而廢」的狀況。
希望以上的解說,能幫助到正在尋求矯正的家長們唷!
若有其他問題,歡迎於侯侯醫師粉絲專頁留言。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ldrenDentistHou/
關於作者
侯政廷 (兒童牙醫侯侯醫師)
衛服部審定 兒童牙科專科醫師
台中璽瑞美學牙醫 兒牙部主治醫師
基隆君悅牙醫 兒牙部主治醫師
前恩主公醫院兒童牙科兼任主治醫師
美國隱適美Invisalign隱形矯正認證醫師
MRC功能性矯正合作醫師
前經國管理學院口衛系講師
Facebook 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ldrenDentistHou/
Podcast- 侯侯醫師說故事 https://reurl.cc/4X9ADL
コメント